深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思践悟 谱写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雄安实践”篇章——访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部长张抗震

发布时间2021-03-23 14:54   来源:   收藏本文

  河北法制报记者 刘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就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雄安新区政法工作,记者专访了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部长张抗震。
 
  记者:请您谈一谈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张抗震: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雄安新区政法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使之成为引领法治雄安建设的理论灯塔和思想旗帜。一是在把握实践方向上“掌稳舵”。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阐明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首要的就是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雄安新区要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为契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开展大学习大研讨大培训活动,引导雄安新区政法干部队伍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终身必修课,增强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自觉性坚定性,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二是在推动实践创新上“紧摇桨”。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要着力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雄安新区要从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示范区这一历史使命的角度,深刻领会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的辩证关系,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推进法治雄安建设,形成区域法治协同新实践,为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时代新样板。三是在锚定实践目标上“行好船”。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对标这一总目标,雄安新区政法系统要从国家大格局、大战略中找准定位,在推动关键性立法、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健全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展现雄安担当、雄安作为,形成与一流硬件设施相匹配的一流法治环境。
 
  记者:雄安新区在依法治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抗震: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雄安新区政法和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新区规划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点亮法治底色。全面落实中央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加强雄安新区建设法治保障的意见》,成立新区党工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和新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法治雄安建设的意见》《河北雄安新区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等系列文件,为法治雄安建设奠定政策法规基础。二是持续深化改革,释放法治效能。推进智慧政法建设,创新推进审判执行机制改革,设立知识产权法庭、白洋淀环境资源法庭;统筹推进司法办案、队伍管理等工作,检察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新区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居住证和积分落户“两个办法”落地实施,系列改革措施在新区建设发展方方面面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强化法律服务,提升法治素养。持续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努力建设及时、精准、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设立全省首个水上调解中心,涌现出了一批以赵领社为代表的水上调解员队伍,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筹备设立雄安新区律师协会,推动设立全省首个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社会组织——白洋淀法治服务中心,发展多元化公共法律服务;向4所高中投放AI智能检察官机器人,为师生提供常态化法律咨询和服务,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四是优化营商环境,彰显法治保障。2019年,雄安新区被司法部确定为行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截至目前,已办理告知承诺制事项2298件,得到了广大企业和群众的一致认可。深入开展对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两次组织对新区1089家企业进行涉疫纠纷排查。
 
  记者:雄安新区在今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将如何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张抗震:2021年,是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一年,对标国家之嘱托、人民之冀望、“样板”之定位、示范之作用,雄安新区党工委提出了加快形成新形象、建设新功能、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的“五新”目标。这一目标是雄安新区贯彻中央和省委要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回响,是雄安新区各领域、各条块工作落实落细的施工表和路线图。雄安新区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就要深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思践悟,引领指导“五新”目标的实现,谱写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雄安实践”篇章。一是以作风建设焕发新形象。始终树立创先争优的开拓意识,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抓手,引导政法干部不做“清谈客”、不当“官老爷”,主动做法治保障的“实干家”、政法服务的“店小二”。二是以群众立场拓展新功能。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全面排查清理经济金融、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矛盾隐患,深入排查化解易引发治安问题的矛盾纠纷,不断延伸、扩展、创新政法机关防风险、保稳定、战疫情、护发展的功能作用,提升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安全感、满意度。三是以法治环境服务新产业。始终牢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把强化执法司法、维护合法秩序与提升服务保障、维护合法权益有机结合起来,杜绝“一刀切”管理、“滋扰式”执法等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在保障服务新产业发展中展现政法担当。四是以系统观念聚集新人才。始终走内涵式挖潜、外延式引进、系统开发、融合发展的新人才之路,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政法人才队伍。五是以改革创新构建新机制。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探索建立适应雄安新区发展的司法权运行机制,深化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建设,加强雄安新区与京津冀案件办理司法协作机制建设,推动司法领域改革新措施和前瞻性创新项目在雄安新区先行先试,全力打造国家级法治示范区。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业务  |   实习申请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